护理腰椎骨折患者
护理腰椎骨折患者需结合骨折类型和恢复阶段采取综合措施,主要包括体位管理、疼痛控制、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和心理支持。
1、体位管理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使用硬板床并保持脊柱中立位,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扭转。稳定型骨折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佩戴支具坐起,不稳定型骨折需绝对卧床6-8周。每2小时调整体位一次,骨突处垫软枕预防压疮。
2、疼痛控制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神经性疼痛可加用普瑞巴林胶囊。配合冰敷或热敷,急性期48小时内冰敷15-20分钟/次,后期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期依赖阿片类药物。
3、康复训练
伤后1周开始踝泵运动预防血栓,2-4周进行直腿抬高和臀肌收缩训练。6周后逐步增加腰背肌等长收缩练习,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时遵循坐-站-走渐进原则。康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
4、并发症预防
每日进行深呼吸训练预防坠积性肺炎,摄入足够膳食纤维和水分避免便秘。监测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发现肌力下降或麻木需警惕神经压迫。定期检查骶尾部皮肤,使用气垫床降低压疮风险。
5、心理支持
早期因活动受限易产生焦虑抑郁,可通过认知行为干预调整预期。鼓励参与康复计划制定,采用疼痛日记跟踪进展。家属需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但避免过度代劳影响自主性恢复。
饮食上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2-1.5克/公斤体重,多食用牛奶、鱼肉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促进骨痂形成。恢复期避免提重物、久坐久站等增加腰椎负荷的行为,睡眠时在膝下垫枕保持腰椎生理曲度。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出现发热、疼痛加剧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建立长期随访计划,逐步恢复工作强度,必要时进行职业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