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宫内感染怎么办
新生儿宫内感染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免疫支持、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支持、营养干预等方式处理。宫内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及母体感染垂直传播等因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针对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青霉素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病毒感染可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用药前需完成血培养、脑脊液检查明确病原体,治疗周期根据感染程度调整,严重感染需联合用药。
2、免疫支持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提升新生儿被动免疫力,早产儿可补充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对于巨细胞病毒等特定感染,需配合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治疗。
3、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氧变化,每2小时记录体温、血压。出现呼吸暂停需刺激复苏,体温不稳定者放入暖箱维持中性温度,黄疸进展迅速时准备蓝光治疗。
4、呼吸支持
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严重病例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如猪肺磷脂注射液可用于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者。
5、营养干预
经口喂养困难时采用鼻胃管喂养,选择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强化剂。静脉营养需补充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
出院后需定期随访听力筛查、脑干诱发电位等神经发育评估,喂养时注意观察吸吮力及腹胀情况。保持脐部干燥清洁,避免公共场所聚集,接触新生儿前严格手卫生。母亲妊娠期存在B族链球菌感染风险者,再次妊娠需进行产前筛查和预防性治疗。出现喂养困难、嗜睡、体温波动等异常表现时需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