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的检查步骤
过敏性鼻炎的检查步骤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过敏原检测、鼻内镜检查、鼻分泌物涂片检查等。过敏性鼻炎是鼻黏膜接触过敏原后发生的非感染性炎症,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
1、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发作时间、诱发因素、既往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重点了解喷嚏发作频率、鼻涕性状、鼻塞程度、是否伴有眼痒或流泪等症状。季节性发作多与花粉过敏相关,常年性发作可能与尘螨、宠物皮屑等室内过敏原有关。患者需准确描述症状持续时间、加重因素及用药效果。
2、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鼻部外观有无畸形,使用前鼻镜检查鼻腔黏膜状态。过敏性鼻炎患者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肥大,鼻腔内可见清水样分泌物。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过敏性结膜炎表现,如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儿童患者需检查是否有腺样体肥大导致的特殊面容。
3、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是最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将常见过敏原提取液滴于前臂皮肤,用点刺针轻刺表皮,15-20分钟后观察风团反应。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抽血化验判断过敏原类型,适用于皮肤条件差或服用抗组胺药物的患者。两种方法均可检测尘螨、花粉、霉菌、动物皮屑等常见吸入性过敏原。
4、鼻内镜检查
使用硬性或软性鼻内镜可详细观察鼻腔各部位结构,评估鼻黏膜炎症程度、鼻甲肿胀状态及鼻道通气情况。检查能发现中鼻道息肉、鼻窦开口阻塞等并发症,鉴别结构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儿童患者需选择直径较细的儿童专用内镜,检查前可配合表面麻醉减轻不适。
5、鼻分泌物涂片检查
采集鼻腔分泌物制作涂片,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过敏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通常超过5%,而感染性鼻炎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该检查有助于鉴别过敏性与感染性鼻炎,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检查前24小时应停用鼻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影响结果。
确诊过敏性鼻炎后,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外出时可佩戴防护口罩,花粉季节减少户外活动。鼻腔冲洗能清除过敏原和分泌物,改善鼻部症状。症状发作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控制炎症。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鼻息肉等并发症,需考虑免疫治疗或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