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淤胆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淤胆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属于戊型肝炎的特殊临床类型。
戊型肝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病毒侵入肝细胞复制,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排泄障碍。急性淤胆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典型表现为黄疸持续3周以上,伴有皮肤瘙痒、陶土色粪便和浓茶色尿液。实验室检查可见总胆红素显著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同时伴有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影像学检查可排除胆道梗阻性疾病。
该病病程较长但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腺苷蛋氨酸注射液等,严重瘙痒可选用考来烯胺散。孕妇、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感染后病情可能较重,需密切监测。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和接种戊型肝炎疫苗。
急性淤胆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限制脂肪摄入。恢复期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日常应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海鲜,不饮用未经煮沸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