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脚后跟疼可能与周围神经病变、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局部感染、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刺痛、灼热感、行走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损伤下肢感觉神经,导致脚后跟出现麻木、针刺样疼痛,夜间可能加重。需严格控糖并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营养神经药物,配合红外线理疗改善微循环。
2、足底筋膜炎
糖尿病足部力学改变易引发足底筋膜劳损,表现为晨起第一步剧痛。建议穿定制减压鞋垫,局部热敷缓解炎症,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
3、跟骨骨刺
高血糖代谢异常可能加速跟骨骨质增生,压迫周围组织产生持续性钝痛。超声检查可确诊,轻症可用冲击波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骨赘。
4、局部感染
糖尿病患者足部抵抗力下降,微小伤口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需清创后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莫匹罗星软膏等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血糖监测。
5、血液循环障碍
下肢动脉硬化会导致足跟供血不足,引发间歇性跛行痛。可通过踝肱指数检测评估血管情况,使用贝前列素钠片改善血流,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脚后跟疼痛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选择透气柔软的平底鞋,避免赤脚行走;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保持餐后2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下;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足部运动如踝泵练习,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任何足部破损应及时消毒处理,2天未愈需就医;定期到内分泌科和足病门诊进行并发症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可显著降低截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