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前兆怎么自救
猝死的前兆可能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晕或晕厥等,可通过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拨打急救电话、进行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方式自救。猝死通常由心脏疾病、脑血管意外、严重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
1、立即停止活动
出现猝死前兆时需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保持静止状态以减少心脏负荷。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可能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室颤动。患者应平卧或采取舒适体位,避免突然起身导致脑供血不足。若在驾驶或操作机械时出现症状,须尽快安全停车并求助。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呕吐物阻塞气道。呼吸困难者可尝试深呼吸,但避免过度换气。若周围有制氧设备可低流量吸氧,但未经专业指导不建议自行使用药物。观察口唇是否发绀,随时准备人工呼吸。
3、拨打急救电话
立即联系120并清晰说明症状、地点及患者基础疾病。保持电话畅通以便急救人员远程指导。若身处公共场所,可寻求他人协助呼叫急救并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提供患者既往病史信息,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有助于急救团队预判病情。
4、进行心肺复苏
患者意识丧失且无自主呼吸时,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将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未经培训者可只做按压,每30次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更佳。持续复苏至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意识。
5、使用除颤器
公共场所配置的自动体外除颤器有语音提示,按指示贴放电极片后,设备会自动分析心律并决定是否放电。非专业人员也可安全操作,电击后立即继续心肺复苏。对于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早期除颤能显著提高存活率。注意患者胸部需干燥,避开药物贴片。
日常应定期体检筛查心血管风险,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避免过度疲劳、熬夜及剧烈温差刺激,戒烟限酒。学习急救技能并了解单位、社区的AED配置位置。突发症状缓解后仍需就医排查病因,冠心病患者可遵医嘱备用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屏气用力动作如剧烈咳嗽或排便过度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