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竹又叫什么
中药白竹通常是指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干燥茎叶,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
1、淡竹叶
淡竹叶是白竹的常用中药名,其茎叶呈细长条状,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质地轻脆。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归心经与小肠经,常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口舌生疮等症状。现代研究显示其含黄酮类、多糖等成分,具有抗炎利尿作用。
2、竹叶卷心
部分地区将未展开的嫩竹叶称为竹叶卷心,与白竹为同一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产物。其卷曲形态似心形,色泽青翠,多用于暑热烦闷、小儿惊痫等症。鲜品捣汁外敷可缓解皮肤热毒疮疡。
3、竹茹
竹茹是白竹茎秆的中间层刮取物,呈丝状或薄片状,色白微黄。功效与淡竹叶相近但更长于清肺胃之热,主治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常与黄芩、枇杷叶配伍使用。
4、竹沥
竹沥为白竹经火烤后流出的汁液,又名竹油,呈棕褐色粘稠液体。具有化痰止咳、开窍醒神之效,多用于中风痰壅、高热神昏等急症。需注意其性寒滑利,脾胃虚寒者慎用。
5、竹黄
竹黄是白竹茎秆受真菌寄生后形成的块状物,表面橙红色,断面有放射状纹理。功能镇惊安神、清热化痰,主治小儿惊风、癫痫等病症。常与天竺黄、琥珀等同用。
使用白竹类药材时需辨证施治,虚寒体质者应减量或配伍温中药。鲜品可煮水代茶饮,干品入煎剂宜后下。日常保存需防潮避光,霉变后不可再用。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咨询中医师。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生活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