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如何进行诊断
牙髓炎可通过临床检查、温度测试、电活力测试、影像学检查、开髓探查等方式诊断。牙髓炎通常由龋齿、牙外伤、牙周病、牙齿磨损、医源性因素等原因引起。
1、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和探诊观察牙齿是否有龋洞、充填体松动、牙冠变色等情况。探诊可发现龋洞底敏感或穿髓孔,叩诊可能出现轻微不适。牙龈可能出现红肿或瘘管,邻牙状况也需要评估。临床检查能初步判断牙髓状态,为后续检查提供方向。
2、温度测试
使用冷热刺激观察牙髓反应,常用冰棒或加热的牙胶棒接触牙面。健康牙髓对20-50℃刺激有短暂敏感,牙髓炎患牙会出现持续疼痛或敏感度降低。测试需对照健康邻牙,急性牙髓炎冷刺激可诱发剧痛,慢性牙髓炎可能反应迟钝。温度测试能有效区分可复性与不可复性牙髓炎。
3、电活力测试
通过牙髓电测试仪释放微量电流,测量牙髓神经反应阈值。健康牙髓在2-20μA产生反应,牙髓炎患牙可能表现为敏感值降低或升高。测试需隔离唾液避免电流扩散,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电测试对判断牙髓活力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4、影像学检查
根尖X线片可显示龋坏深度、根尖周病变、牙根吸收等状况。CBCT能三维观察髓室顶是否穿孔、根管钙化程度及根尖病变范围。影像学可发现隐匿性龋、牙内吸收、根折等病因,还能评估牙槽骨吸收情况。但早期牙髓炎可能无影像学改变,需结合临床表现诊断。
5、开髓探查
在局部麻醉下磨开髓腔,直接观察牙髓出血状况和坏死程度。健康牙髓呈淡粉色有弹性,不可复性牙髓炎可见脓液或坏死组织。探查能明确诊断并立即进行根管治疗,但属于有创操作。适用于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或需紧急减压的情况。
确诊牙髓炎后应避免用患侧咀嚼过硬过冷食物,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但需及时进行根管治疗。治疗期间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观察根尖周愈合情况。完成治疗后建议佩戴牙冠保护患牙,每年进行口腔检查预防复发。
相关推荐
03:05
03:05
02:16
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