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糖尿病是一种什么病
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1、发病机制
I型糖尿病主要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进行性破坏。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自身抗体,胰岛素分泌能力逐渐丧失,最终需要外源性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
2、典型症状
常见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起病急骤者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腹痛、意识障碍等,需紧急救治。
3、诊断标准
符合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伴典型症状即可确诊。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需结合胰岛自身抗体检测与C肽水平评估。
4、治疗原则
以胰岛素替代治疗为核心,采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或胰岛素泵治疗。需配合血糖监测、碳水化合物计数、运动管理等多维度干预,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5、并发症防控
重点预防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定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测。大血管并发症防治需综合管理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每日定时监测血糖并记录,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与剂量调整方法。饮食需均衡分配碳水化合物,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避免空腹运动。建议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与应急糖源,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乳糜泻抗体等关联自身免疫指标,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