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骨折后遗症
股骨转子间骨折后遗症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受限、下肢深静脉血栓、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外伤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后遗症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髋关节活动受限
髋关节活动受限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后遗症,可能与骨折复位不良、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等因素有关。患者表现为髋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度下降,行走时步态异常。治疗需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关节活动度,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行关节松解术。
2、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因骨折后长期卧床导致血流缓慢引起,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预防措施包括早期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穿戴弹力袜,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必要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3、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多因骨折累及关节面或复位不佳导致关节面不平整,表现为负重时髋关节疼痛、僵硬。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配合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晚期严重病例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4、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与固定不牢固、过早负重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肢体短缩或旋转畸形。治疗需根据情况选择重新内固定加植骨术或截骨矫形术,术后需严格避免早期负重,配合脉冲电磁场等促进骨愈合治疗。
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严重后遗症,因骨折损伤股骨头血供导致,早期表现为负重痛,晚期出现股骨头塌陷。早期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血塞通软胶囊等药物延缓进展,中晚期需行髓芯减压术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愈合情况,循序渐进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负重。饮食应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鱼类等,必要时补充碳酸钙D3片。保持适度体重可减轻关节负担,睡眠时建议在两腿间放置枕头维持患肢中立位。若出现异常疼痛、肿胀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