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会变癌症吗
肠息肉可能发展为癌症,但概率较低,通常与息肉类型、大小等因素有关。肠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相对较高。
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多为良性,癌变概率极低,通常由慢性炎症或黏膜损伤引起,表现为便血、腹痛等症状,可通过肠镜切除并定期复查。腺瘤性息肉具有潜在恶变倾向,尤其是直径超过10毫米、绒毛状结构或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可能逐步发展为结直肠癌,需及时内镜下切除并加强随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患者的癌变风险显著增加,可能伴随腹泻、消瘦等症状,需尽早进行基因检测和预防性结肠切除。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吸烟等生活习惯可能促进息肉癌变,调整饮食结构有助于降低风险。肠息肉癌变通常需要5-15年,定期肠镜检查能有效发现并干预癌前病变。
建议肠息肉患者每1-3年复查肠镜,日常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避免久坐和肥胖。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持续腹痛或便血应及时就医,腺瘤性息肉切除后需按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辅助预防复发,但须严格遵循医生指导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