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感染是怎么回事
产褥期感染可能由产道损伤、胎盘残留、贫血、泌尿系统感染、手术操作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清宫术、补血治疗、导尿护理、伤口处理等方式干预。产褥期感染是指分娩后生殖道及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需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1、产道损伤
分娩过程中会阴撕裂或宫颈裂伤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典型表现为会阴红肿、恶露异味伴发热,可能发展为盆腔脓肿。需每日用碘伏消毒伤口,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严重时需手术清创。保持侧卧位减少伤口张力,使用产妇专用护理垫避免污染。
2、胎盘残留
胎盘组织滞留宫腔易引发腐败感染,常见症状为持续阴道流血伴腐臭味。超声检查可确诊,需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物,术后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中医可采用生化汤促进子宫收缩,同时监测血红蛋白预防失血性贫血。
3、贫血
妊娠期铁储备不足或产后大出血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及反复低热,可能诱发产褥感染。需口服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补铁,配合维生素C片促进吸收。每周检测血常规,血红蛋白低于70g/L需输注浓缩红细胞。
4、泌尿系统感染
导尿管留置或分娩压迫可能引发膀胱炎,出现尿频尿痛及腰痛症状。中段尿培养确诊后,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配合三金片清热利湿。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保持会阴清洁,导尿者每4小时开放尿管预防逆行感染。
5、手术操作
剖宫产或会阴侧切等侵入性操作增加感染风险。切口红肿渗液伴38℃以上发热提示感染,需拆线引流并做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辅以红外线照射促进愈合。术后6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产褥期需保持房间通风但避免直吹,每日监测体温4次。饮食宜高蛋白易消化,如鲫鱼汤、蒸蛋羹等,适量食用动物肝脏补铁。恶露未净前使用煮沸消毒的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出现寒战高热、剧烈腹痛或恶露突然增多时,应立即返院检查。哺乳前后清洁乳头,预防乳腺炎继发感染。产后42天复查需包括血常规、B超及白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