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脸肿是为什么
拔牙后脸肿可能与局部创伤反应、感染、干槽症、过敏反应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拔牙属于有创操作,术后组织水肿是常见现象,但需警惕病理性肿胀。
1、局部创伤反应
拔牙过程中器械对软组织的牵拉、骨凿震动或牙槽窝扩大均可造成机械性损伤。创伤刺激导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引发肿胀,通常术后24-48小时达高峰,伴随轻度疼痛和皮肤紧绷感。可通过冰敷收缩血管、抬高头位促进回流缓解症状。
2、感染
口腔细菌通过创面侵入可能引发蜂窝织炎,表现为肿胀区域发红发热、疼痛加剧,可能伴随脓液渗出和张口受限。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厌氧菌群,需及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干槽症
牙槽窝血凝块脱落导致骨面暴露时,三叉神经末梢受刺激引发剧烈疼痛,伴随腐臭味和颌面部弥漫性肿胀。该情况多发生于术后3-5天,需清创后填塞碘仿纱条,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
4、过敏反应
对麻醉药物或术后用药的过敏可能引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快速发展的对称性肿胀,可能伴随皮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必要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
5、凝血异常
血小板减少症或服用抗凝药物患者易出现持续渗血,血液积聚形成血肿导致面部膨隆。术前未及时停用华法林钠片或存在肝病时风险增高,需压迫止血并检测凝血功能。
拔牙后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漱口但避免用力漱口,24小时内禁止刷牙漱口。饮食选择温凉流质如牛奶、米汤,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食物。术后48小时内冰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睡眠时垫高枕头减轻组织水肿,避免剧烈运动和低头动作。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化脓等表现,需及时复诊排除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