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疱疹是怎么了
病毒性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簇集性水疱、疼痛或瘙痒,可能由免疫力下降、直接接触传播、母婴垂直感染、创伤刺激或慢性疾病诱发。
1、免疫力下降
熬夜、压力大或营养不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时,潜伏在神经节中的病毒会被激活。表现为口唇、生殖器等部位反复出现水疱,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凝胶等局部抗病毒药物,同时需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
2、直接接触传播
与患者共用毛巾、餐具或亲密接触可能感染病毒。初期有灼热感,24小时内出现透明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确诊后需隔离个人物品,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
3、母婴垂直感染
孕妇分娩时产道病毒可导致新生儿疱疹,多在出生后5-7天出现皮肤脓疱、发热。需立即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配合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哺乳期母亲应暂停母乳喂养。
4、创伤刺激
皮肤破损后接触病毒污染物易引发感染,如纹身、擦伤后出现的疼痛性红斑水疱。早期可用碘伏消毒后涂抹阿昔洛韦滴眼液外用,严重者需口服泛昔洛韦胶囊。
5、慢性疾病诱发
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病患者易发生播散性疱疹,水疱遍布躯干伴淋巴结肿大。需控制原发病,静脉滴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病毒性疱疹发作期应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多食用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鱼类,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紫外线直射皮损部位。出现高热、疱疹扩散或视力模糊等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