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骨髓炎
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高压氧治疗、骨移植、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源性感染、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骨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万古霉素等。急性期需静脉给药,慢性期可转为口服。治疗周期较长,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以避免复发。
2、手术清创
对于慢性骨髓炎或合并死骨形成者,需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和感染灶。常见术式包括病灶清除术、死骨切除术、灌洗引流术等。术后需持续冲洗引流,配合抗生素治疗。手术可有效控制感染但可能影响骨骼稳定性。
3、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能提高组织氧分压,增强白细胞杀菌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和伤口愈合。适用于顽固性骨髓炎或术后辅助治疗,通常需20-30次治疗。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耳气压伤、氧中毒等不良反应。
4、骨移植
骨髓炎导致大范围骨缺损时需行骨移植术。可采用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材料填充缺损。自体骨移植效果最佳但供区可能发生并发症。移植后需长期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
5、中医调理
中医将骨髓炎归为附骨疽范畴,急性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可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慢性期宜托毒生肌,选用阳和汤配合外敷金黄散。针灸选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改善局部循环。需注意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
骨髓炎患者日常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促进组织修复。适当进行患肢非负重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严格戒烟限酒,控制血糖等基础疾病。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血常规、炎症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出现发热、疼痛加重等情况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