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和中暑有什么区别
热射病属于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中暑按严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热射病)。热射病以核心体温超过40摄氏度、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而普通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等轻度症状。
1、发病机制
普通中暑因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导致,机体通过出汗、血管扩张等方式散热。热射病则是体温调节功能完全衰竭,体内热量蓄积引发多器官损伤,可能与高强度体力活动、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常伴随凝血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等症状。
2、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表现为口渴、多汗;轻症中暑出现面色潮红、脉搏增快。热射病则表现为谵妄、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干燥无汗,实验室检查可见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危险因素
普通中暑多见于高温高湿环境暴露。热射病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运动员及户外作业者,与服用利尿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因素相关,可能继发急性肾衰竭、脑水肿等并发症。
4、处理原则
轻症中暑需转移至阴凉处,补充含电解质饮品。热射病属于急症,须立即用冰毯、冰盐水等快速降温,同时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禁用解热镇痛药物。
5、预后差异
普通中暑经及时处理可完全恢复。热射病病死率较高,存活者可能遗留认知障碍、肾功能不全等后遗症,与未及时降温、合并多器官疾病有关,需长期随访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
夏季户外活动应避开正午高温时段,穿着透气衣物,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淡盐水。出现头痛、恶心等先兆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空调环境。有心血管疾病者需避免突然暴露于高温环境,家中备置电子体温计以便监测。若发现他人意识模糊伴高热,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实施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