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手腱鞘炎如何治疗
妈妈手腱鞘炎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支具固定、局部封闭等方式治疗。妈妈手通常由过度使用手指或手腕、局部外伤、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感染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减少拇指和手腕的活动是缓解症状的基础措施。避免重复抓握、拧毛巾等动作,必要时使用健侧手代偿。急性期建议完全停止引发疼痛的活动,慢性期可调整动作模式,如改用肘部发力代替手腕用力。持续制动2-4周可显著改善局部炎症。
2、冷敷热敷
急性发作期采用冰袋冷敷10-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能缓解肿胀疼痛。慢性期改用40℃左右热毛巾外敷,每日3次,每次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冷敷时用薄毛巾隔开皮肤,热敷温度不超过45℃,糖尿病患者需谨慎控制温度。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疼痛明显时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镇痛。局部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可靶向作用于患处。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4、支具固定
定制腕关节支具将拇指固定于外展位,限制肌腱滑动。白天活动时佩戴可卸式支具,夜间使用静态固定型。需持续佩戴3-6周,每2小时取下进行轻柔关节活动。选择透气材质并定期调整松紧度,避免皮肤压疮。
5、局部封闭
对于顽固性疼痛,可由医生在腱鞘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每年治疗不超过3次,间隔需大于3个月。注射后48小时内可能出现短暂疼痛加重,需配合绝对休息。糖尿病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或鼠标,工作间隙做腕部伸展运动。烹饪时使用轻便厨具,拧瓶盖可垫湿毛巾增加摩擦力。睡眠时保持手腕中立位,枕头高度不宜超过15厘米。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拇指无力,需考虑腱鞘切开术等手术治疗。康复期可进行抓握力球训练,逐步恢复肌腱滑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