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腰肌筋膜炎
腰肌筋膜炎可通过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僵硬、触发点疼痛及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判断。该疾病通常由劳损、受凉、外伤、感染或免疫因素引起。
1、局部压痛
腰肌筋膜炎患者常在髂嵴上方或腰椎旁出现固定压痛点,按压时疼痛向周围放射。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久坐久站后加重。体检时可使用拇指垂直按压肌肉起止点,若诱发典型疼痛且范围局限,有助于诊断。
2、活动受限
患者腰部前屈后伸幅度减小,转身、弯腰动作迟缓。急性期可见保护性肌痉挛,慢性期因纤维化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可通过Schober试验测量腰椎活动度,前屈时皮肤标记间距增加不足4厘米提示活动受限。
3、肌肉僵硬
晨起或久卧后腰部肌肉发紧,热敷或轻度活动后缓解。触诊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肌肉弹性降低。这与筋膜内胶原纤维增生、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缺氧有关。
4、触发点疼痛
在斜方肌下缘、竖脊肌等部位可触及敏感结节,按压时产生局部跳痛并可能引发远端牵涉痛。可通过肌电图发现自发性电活动,但需与神经根受压相鉴别。
5、影像学检查
X线主要用于排除骨折或椎间盘病变,超声可显示筋膜增厚和血流信号异常,MRI能发现筋膜水肿但特异性较低。实验室检查如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筋膜炎。
确诊腰肌筋膜炎后应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脊柱生理曲度,可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增强核心肌群力量,急性期疼痛可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外敷,慢性期建议采用筋膜刀松解配合超短波物理治疗,日常注意腰部保暖避免空调直吹,搬运重物时保持腰部直立用腿部发力,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下肢放射痛需及时复查排除椎间盘突出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