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判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通过关节症状、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评分及排除诊断等方式综合判断。该病通常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环境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1、关节症状
晨僵持续超过1小时,对称性小关节肿痛是典型表现,常见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可能伴随关节畸形如天鹅颈样改变或纽扣花样畸形。
2、血液检查
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具有诊断价值,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常升高。需注意约30%患者血清学检查可为阴性。
3、影像学检查
X线可见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和骨质侵蚀,超声能早期发现滑膜增生,MRI对骨髓水肿和早期骨破坏敏感。影像学分级通常采用Sharp评分法。
4、临床评分
采用ACR/EULAR分类标准,从受累关节数、血清学、急性期反应物和症状持续时间四个维度评分。累计评分≥6分可确诊。
5、排除诊断
需与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鉴别。痛风性关节炎可通过尿酸结晶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伴抗核抗体阳性。
确诊后应避免关节受凉和过度劳累,建议低脂高纤维饮食并控制体重。适度进行水中运动或太极拳等低冲击锻炼,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关节外表现如肺间质病变需及时干预,长期治疗需在风湿免疫科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