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怎么检查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通过粪便检测、血液检查、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诊。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多表现为呕吐、水样便及发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1、粪便检测
粪便标本直接镜检可见轮状病毒颗粒,电镜检查可直观观察到病毒形态。粪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能检测病毒抗原,操作简便且灵敏度较高,是门诊常用筛查手段。采集粪便时需使用无菌容器,避免尿液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
2、血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严重脱水时可出现血液浓缩现象。血清电解质检测有助于判断脱水程度,常见低钠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C反应蛋白通常无明显升高,可与细菌性肠炎鉴别。
3、抗原检测
采用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15-20分钟即可出结果,适合急诊和基层医疗机构。检测试纸条对A组轮状病毒特异性较强,但可能出现假阴性,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重复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4、核酸检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能特异性检测病毒RNA,灵敏度超过常规抗原检测,可用于病毒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该方法需专业实验室完成,检测周期相对较长,通常用于疑难病例确诊或科研需求。
5、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评估肠管扩张程度和肠壁水肿情况,排除肠套叠等并发症。X线检查仅适用于疑似肠穿孔病例,典型病例无须常规进行。影像学改变多为非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确诊轮状病毒性肠炎后,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脱水体征。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纠正,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恢复期饮食宜清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腹泻。患儿用品需单独消毒,接触排泄物后彻底洗手以防交叉感染。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