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伴接触性出血怎么办
宫颈糜烂伴接触性出血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通常与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激素水平异常、机械性刺激、病原体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药物治疗
慢性宫颈炎引起的接触性出血可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如保妇康栓、消糜栓等中成药栓剂,或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需联用甲硝唑阴道凝胶。用药期间需避免性生活,定期复查宫颈恢复情况。
2、物理治疗
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宫颈糜烂,可采用激光、冷冻或微波等物理治疗。通过热效应或低温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促进新生上皮覆盖。治疗后可能出现阴道排液,需保持会阴清洁,2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3、手术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二级以上或疑似癌变时,需行宫颈锥切术或利普刀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术后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创面愈合期间可能出现少量出血,应避免剧烈运动。手术治疗后仍需定期随访HPV和TCT检查。
4、激素调节
雌激素水平过高导致的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避免与其他雌激素类药物联用。更年期女性出现接触性出血需排除萎缩性阴道炎。
5、病因治疗
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分散片或多西环素胶囊。治疗期间性伴侣需同步检查,避免交叉感染。机械刺激引起的出血应避免使用卫生棉条,减少妇科检查操作频次。
日常需注意会阴部清洁,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频繁阴道冲洗,性生活时使用润滑剂减少摩擦。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如鸡蛋、西蓝花等,促进黏膜修复。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接种HPV疫苗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出现异常出血加重或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