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诊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的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测综合判断,主要方法有腰椎穿刺脑脊液分析、头颅CT/MRI、血液培养等。
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时需高度怀疑颅内感染。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核心手段,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后观察外观、测定压力,并进行生化检测和细胞计数。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多呈浑浊或脓性,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升高。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通常清亮,白细胞轻度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异常。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可呈毛玻璃样,静置后形成薄膜,白细胞中度增多,糖明显降低,蛋白显著升高。
影像学检查中头颅CT可显示脑水肿、脑积水或脑脓肿等并发症,MRI对早期脑炎和微小病灶更敏感。血液培养对细菌性颅内感染有诊断价值,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快速检测病毒或结核分枝杆菌核酸。特殊情况下需进行脑活检,如怀疑真菌感染或自身免疫性脑炎时需检测特异性抗体。新生儿颅内感染需注意母亲产道感染史,婴幼儿表现为前囟隆起、嗜睡或惊厥时需及时排查。
确诊颅内感染后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应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需预防性用药。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和肢体康复,补充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促进神经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评估疗效。出现意识障碍加重或新发癫痫发作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