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可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液检查、自身抗体检测等方式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肿痛、晨僵、活动受限等症状。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观察关节肿胀程度、压痛范围及活动度。典型体征包括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腕关节对称性受累。可能伴随皮下结节或关节畸形,需记录受累关节数量及部位。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轻度贫血,C反应蛋白和血沉通常升高。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率约70%,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特异性更高。肝功能异常可能提示药物性肝损伤,需定期监测。
3、影像学检查
X线早期显示软组织肿胀和骨质疏松,进展期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和骨侵蚀。超声可检测滑膜增生和血流信号,磁共振能发现骨髓水肿等早期病变。影像学分级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4、关节液检查
通过关节穿刺获取滑液,典型表现为淡黄色浑浊液体,白细胞计数升高。需排除感染性关节炎,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晶体检查可鉴别痛风等晶体性关节炎。
5、自身抗体检测
除类风湿因子外,抗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检测有助于鉴别其他结缔组织病。抗CCP抗体对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抗体滴度与关节破坏程度可能存在相关性。
确诊类风湿关节炎需结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日常应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负重活动,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建议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关节功能评估,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等抗风湿药物控制病情。出现关节变形或功能严重受限时需考虑滑膜切除术或关节置换术等外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