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复位手法是什么
肩关节脱位复位手法主要有手牵足蹬法、牵引回旋法、椅背复位法、悬吊复位法和外展复位法五种常用方法。
1、手牵足蹬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将足跟置于患侧腋窝,双手握住患肢腕部作对抗牵引,同时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听到弹响即复位成功。该方法利用杠杆原理,适用于前脱位且肌肉松弛者,操作时需注意避免腋神经损伤。
2、牵引回旋法
患者坐位,术者一手固定肩胛骨,另一手握肘部屈曲90度,先外展牵引再内收内旋上臂,使肱骨头滑入关节盂。此手法通过改变肱骨位置解除关节囊嵌顿,对孟下型脱位效果显著,需在肌肉完全放松状态下进行。
3、椅背复位法
患者坐于椅背侧,将腋窝卡在椅背上缘,术者缓慢下压患肢使肱骨头下降复位。利用身体重力实现间接牵引,适合年老体弱或骨质疏松患者,椅背需用软垫保护避免血管神经压迫。
4、悬吊复位法
患肢悬吊5-10公斤重物,利用持续重力牵引使肌肉逐渐松弛,肱骨头自行复位。属于无创方法,适用于病程较长伴肌肉痉挛者,需密切观察末梢血运,复位过程可能需要数小时。
5、外展复位法
患者仰卧,术者将患肢外展90度并持续牵引,同时用手将肱骨头推回关节盂。适用于后脱位类型,操作中需保持肩关节中立位,复位后需检查有无合并大结节骨折。
复位后需用三角巾固定患肢3-4周,期间避免肩关节外展外旋动作,可进行手指腕关节活动防止僵硬。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钟摆练习、爬墙训练等康复锻炼,恢复期应补充富含钙质和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鱼汤,促进关节囊修复。若复位后出现持续疼痛、麻木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复查排除神经损伤或再脱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