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窦血栓怎么了
静脉窦血栓是指颅内静脉窦内形成血栓,导致血液回流受阻的疾病,可能由感染、凝血功能异常、外伤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
静脉窦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感染是常见原因,如中耳炎、鼻窦炎等邻近部位感染可能蔓延至静脉窦。凝血功能异常包括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或蛋白S缺乏,以及获得性高凝状态如妊娠、口服避孕药等。外伤或手术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诱发血栓。脱水或血液浓缩状态如严重腹泻、高热也可能增加风险。部分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头痛是静脉窦血栓最突出的症状,多呈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咳嗽或低头时加重。颅内压升高可引起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导致视物模糊。血栓部位不同症状有差异,如上矢状窦血栓易引发癫痫发作或肢体无力,横窦血栓可能导致耳鸣或听力下降。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头颅CT静脉成像或磁共振静脉成像是主要手段,可显示静脉窦充盈缺损。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常显著升高。血液检查包括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有助于评估血栓形成倾向。
治疗以抗凝为主,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是常用药物,需监测凝血功能调整剂量。对于感染性血栓需联合抗生素。严重颅内压增高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部分难治性病例可能需血管内介入取栓或静脉窦内溶栓。
预后与血栓范围、治疗时机有关。及时抗凝治疗的患者多数可恢复良好,但可能遗留头痛或视力问题。广泛血栓伴出血性梗死时死亡率较高。长期随访需关注血栓复发风险,部分患者需延长抗凝时间。
静脉窦血栓患者康复期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脱水或长时间卧床。饮食宜清淡富含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引起颅内压波动。遵医嘱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影像学检查,不可擅自调整抗凝药物剂量。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外伤。出现新发头痛、视力变化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育龄女性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避孕方式,妊娠期间需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