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牙龈萎缩可能由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创伤、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牙齿敏感、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等症状。可通过牙周治疗、正畸矫正、改善口腔卫生等方式干预。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龈萎缩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细菌感染导致。长期炎症会破坏牙龈组织和牙槽骨,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需通过龈下刮治术清除菌斑,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用药控制感染。重度患者可能需接受牙龈翻瓣手术。
2、刷牙方式不当
横向用力或使用硬毛牙刷会机械性磨损牙龈。建议改用巴氏刷牙法,选择软毛牙刷,避免含研磨剂的牙膏。已发生萎缩者可配合使用脱敏牙膏缓解牙根暴露导致的不适。
3、牙齿排列不齐
错位牙齿会导致局部牙龈受力不均,长期可能引发局限性萎缩。通过隐形矫治器或固定托槽矫正牙齿位置,可减少异常咬合力对牙龈的刺激。矫正期间需加强口腔清洁防止继发炎症。
4、咬合创伤
夜磨牙或牙齿早接触等咬合问题会造成牙龈微损伤。可使用咬合垫分散压力,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修复。严重者需调磨牙齿改善咬合关系。
5、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牙龈组织天生较薄,更易发生退缩。这类患者应避免吸烟等危险因素,定期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维护口腔环境,必要时考虑结缔组织移植术增厚牙龈。
日常应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控制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出现牙龈出血、牙齿变长等症状时及时就诊,避免食用过硬过烫食物刺激暴露的牙根。孕妇、青少年等特殊人群需加强口腔检查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