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流血了怎么回事
耳朵里流血可能由外耳道损伤、中耳炎、鼓膜穿孔、耳部肿瘤、头部创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处理。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处理加重损伤。
1、外耳道损伤
挖耳或异物划伤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出血,常伴随轻微疼痛或瘙痒。需用无菌棉球轻压止血,避免沾水防止感染。若出血持续或出现红肿化脓,需就医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日常应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儿童需家长监督纠正不良习惯。
2、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因炎症侵蚀血管导致血性分泌物,多伴有耳痛、听力下降。需通过耳镜检查确诊,常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若形成鼓室积液可能需要鼓膜穿刺引流,家长需注意儿童感冒后是否频繁抓耳。
3、鼓膜穿孔
爆炸、掌掴等气压伤或感染可致鼓膜破裂出血,伴随耳鸣、眩晕。小穿孔通常1-2周自愈,期间禁用滴耳液。大穿孔需行鼓膜修补术,术前可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预防感染。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乘坐飞机时需咀嚼缓解压力。
4、耳部肿瘤
血管瘤或鳞癌等肿瘤破裂可引起反复出血,可能伴随听力减退、面瘫。需通过CT或活检确诊,良性肿瘤可行手术切除,恶性肿瘤需结合放疗。早期表现为单侧少量渗血时易被忽视,中老年长期吸烟者出现该症状应尽早就诊。
5、头部创伤
颅底骨折常导致耳道流出鲜血或脑脊液,多伴意识障碍。需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骨折线涉及颞骨时可能需开颅手术。现场处理时保持患者侧卧防止窒息,禁止堵塞外耳道,转运途中需固定头部避免二次损伤。
耳部出血期间应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避免剧烈运动增加颅压,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若出血伴随脓液、听力骤降或持续头痛呕吐,须立即急诊处理。愈后定期复查耳镜,儿童患者家长需观察其听力发育及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