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胃食管返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排空延迟、食管黏膜屏障受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1、调整生活方式
抬高床头15-20厘米,避免餐后立即平卧。减少高脂肪、巧克力、薄荷、酒精、咖啡因等可能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摄入。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穿紧身衣物增加腹压。戒烟可减少胃酸分泌,夜间症状明显者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
2、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可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适用于轻症患者。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片能加速胃排空,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胃酸保护黏膜。药物需连续使用4-8周,维持治疗周期根据病情调整。
3、内镜下治疗
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通过射频能量或缝合技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但不愿手术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用于巴雷特食管伴异型增生患者。术后需继续抑酸治疗并定期胃镜随访。
4、手术治疗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将胃底包裹食管下端形成抗反流屏障,适用于合并食管裂孔疝或药物依赖患者。磁括约肌增强术植入磁性环辅助贲门闭合,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手术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腹胀综合征等。
5、并发症管理
反流性食管炎需延长抑酸疗程,巴雷特食管每3年复查胃镜。食管狭窄可行内镜下扩张,严重呼吸道并发症需联合呼吸科治疗。长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患者应监测骨质疏松风险,必要时补充钙剂。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饮食,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可减少夜间反流,避免用力弯腰和举重物。记录饮食日记识别诱发食物,焦虑情绪可能加重症状需适当调节。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出现吞咽疼痛、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