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廓软骨长了个疙瘩
外耳廓软骨长了个疙瘩可能是皮脂腺囊肿、耳廓假性囊肿、软骨瘤、瘢痕疙瘩或表皮样囊肿等疾病的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挤压或刺激。
1、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积聚形成。疙瘩质地较软,表面光滑,可能伴随局部红肿疼痛。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合并感染时需口服头孢克洛胶囊。若反复发作或体积较大,需手术切除。
2、耳廓假性囊肿
耳廓假性囊肿多与局部外伤或压迫有关,表现为无痛性囊性隆起,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早期可通过石膏压迫固定治疗,较大囊肿需行囊肿开窗术,术后配合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3、软骨瘤
软骨瘤属于良性骨软骨肿瘤,疙瘩质地坚硬且生长缓慢。CT检查可见软骨样钙化灶。确诊后需手术切除,术中需保留足够安全缘,术后病理检查排除恶变可能。
4、瘢痕疙瘩
瘢痕体质者耳部外伤或穿耳洞后易形成瘢痕疙瘩,表现为突出皮面的红色硬结伴瘙痒感。可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配合硅酮凝胶外用。顽固性疙瘩需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
5、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为表皮细胞植入真皮形成的囊性结构,内容物呈豆腐渣样。易继发感染形成脓肿,需完整手术切除囊壁。术前可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控制感染,术后定期换药。
日常需避免抓挠或挤压耳部疙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耳廓外伤后应及时消毒处理,瘢痕体质者应避免穿耳洞等有创操作。洗澡时注意保护患处,避免用力揉搓。若疙瘩短期内迅速增大、破溃出血或伴随听力下降,须立即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