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发的皮肤病怎么治
糖尿病引发的皮肤病可通过控制血糖、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糖尿病皮肤病通常由血糖控制不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免疫低下和感染等因素引起。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皮肤微血管和神经,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或感染。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同时配合低糖饮食和规律运动,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2、外用药物
针对真菌感染可使用酮康唑乳膏,细菌感染可用莫匹罗星软膏,湿疹样皮炎可短期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抓挠。若出现皮肤溃疡,需用生理盐水湿敷后外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3、口服药物
严重瘙痒可口服氯雷他定片,合并感染时根据病原体选择氟康唑胶囊或头孢呋辛酯片。神经性疼痛可加用普瑞巴林胶囊。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其他降糖药相互作用。
4、光疗
局限性顽固性皮炎可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每周2-3次,改善皮肤炎症和瘙痒。治疗期间需加强皮肤保湿,避免日晒。光疗禁用于光敏性皮肤病或皮肤癌高风险患者。
5、手术治疗
对长期不愈的糖尿病足溃疡或坏死性筋膜炎,需行清创术或皮瓣移植术。术前需评估血管状况,术后加强创面护理和血糖管理。严重肢体感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截肢。
糖尿病患者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洗澡水温不超过38℃。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冬季涂抹尿素软膏预防皲裂。定期检查足部,修剪指甲避免损伤。出现皮肤红肿、溃烂或发热等症状时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挑破水疱或使用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