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出血性胃炎需要如何治疗
糜烂出血性胃炎可通过抑酸护胃、黏膜修复、止血治疗、抗感染及生活干预等方式治疗。糜烂出血性胃炎通常由药物刺激、酒精损伤、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激反应或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
1、抑酸护胃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进一步损伤。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也可用于轻症患者。治疗期间需监测胃酸分泌情况,避免长期使用导致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2、黏膜修复
硫糖铝混悬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可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促进黏膜修复。联合使用康复新液等中成药可增强修复效果。修复期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止血治疗
活动性出血患者需静脉注射血凝酶或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止血。严重出血可通过内镜下电凝或钛夹止血。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需考虑输血治疗。
4、抗感染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采用四联疗法,包含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胶囊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结束后4周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复查。
5、生活干预
绝对禁酒并停用非甾体抗炎药。采用少食多餐原则,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应激因素加重病情。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少夜间反流。
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进食5-6餐,每餐控制在200-300克。烹调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烧烤。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健脾食物,禁忌浓茶咖啡。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腹部受压动作。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出现黑便或呕血立即就医。保持口腔清洁,餐后可用温水漱口减少细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