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不良姿势、椎间盘退行性变、急性外伤、职业因素等原因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胶原蛋白合成异常可能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强度不足。这类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可通过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腰背肌力量。若出现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2、长期不良姿势
久坐、弯腰搬重物等行为会使腰椎间盘承受过大压力。建议保持正确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可配合热敷缓解肌肉痉挛。
3、椎间盘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含水量下降导致弹性减弱。这类退变可能引发椎间隙高度降低,进而诱发突出。日常可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疼痛明显时需就医检查,医生可能开具洛索洛芬钠片、依托考昔片等抗炎药物。
4、急性外伤
车祸、跌落等意外可能直接导致纤维环破裂。伤后应立即制动并就医排查,可能需要进行MRI检查。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麦肯基疗法等康复训练,避免遗留慢性疼痛。
5、职业因素
重体力劳动者、司机等职业人群因长期振动或负重易发病。建议工作时佩戴护腰,搬运重物时保持脊柱中立位。若已出现下肢麻木等神经症状,可能需要考虑椎间孔镜手术等介入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应睡硬板床,避免久坐久站,控制体重以减轻腰椎负荷。饮食上可多摄入牛奶、鱼类等富含钙质的食物,适度进行小燕飞、臀桥等核心肌群训练。急性期疼痛剧烈时须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推拿或过度活动,防止髓核进一步突出压迫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