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死是怎么回事
陈旧性心肌梗死通常是指心肌梗死发生超过8周后进入稳定期的病理状态,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炎症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脏康复训练、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病因,长期脂质沉积导致血管壁斑块形成,可能伴随心绞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治疗需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并结合低脂饮食控制。
2、血栓形成
急性期血栓未完全溶解可能遗留血管狭窄,与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有关,典型表现为心电图病理性Q波。需持续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
3、血管痉挛
吸烟或寒冷刺激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心肌反复缺血,常见于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硝酸甘油片、地尔硫卓缓释胶囊可缓解症状,需避免诱因并监测动态心电图。
4、心肌耗氧量增加
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增加心脏后负荷,可能加重梗死区心肌损伤。控制血压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严重瓣膜病变需考虑主动脉瓣置换术。
5、冠状动脉炎症
川崎病或大动脉炎等免疫性疾病累及冠状动脉时,可能遗留局限性心肌纤维化。需风湿免疫科协同治疗,必要时使用甲泼尼龙片抑制炎症反应。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强度以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为宜;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乙醇当量;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出现新发胸痛或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排除再梗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