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是什么原因
甲沟炎可能由外伤、嵌甲、真菌感染、细菌感染、长期接触刺激物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化脓等症状。甲沟炎可通过局部消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拔甲术、激光治疗等方式治疗。
1、外伤
指甲周围皮肤受到外力损伤,如剪指甲过深、撕倒刺、撞击等,可能导致甲沟部位出现微小伤口,细菌趁机侵入引发炎症。轻微外伤可用碘伏消毒,避免沾水;若已出现红肿,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2、嵌甲
指甲边缘向内生长刺入甲周软组织,造成持续性摩擦和损伤,常见于修剪不当或穿鞋过紧。嵌甲早期可垫高指甲边缘缓解压迫,严重时需由医生进行部分甲板切除。伴随剧烈疼痛或反复化脓时提示可能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3、真菌感染
红色毛癣菌等病原体侵袭甲床及周围组织,多与手足癣继发有关,表现为甲板增厚、甲周脱屑。确诊需真菌镜检,可联用酮康唑乳膏和特比萘芬片,治疗周期较长需坚持用药。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此类感染。
4、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化脓性链球菌通过破损皮肤入侵,24小时内可迅速发展为红肿热痛,可能形成甲下脓肿。急性期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脓肿形成后需切开引流。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全身发热症状。
5、长期接触刺激物
美甲化学制剂、洗涤剂等物质长期刺激甲周皮肤,导致屏障功能受损。表现为甲周干燥皲裂,容易继发感染。建议接触刺激物时佩戴手套,日常使用尿素维E乳膏保湿修复。美甲爱好者应控制美甲频率。
预防甲沟炎需保持手足干燥清洁,修剪指甲时保留1-2毫米白边避免过短,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减少挤压。出现早期红肿时可每日用40℃温水浸泡患处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浸泡后及时擦干。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查足部,发现嵌甲或皮肤破损及时处理。避免自行撕扯倒刺或使用不洁工具处理指甲,儿童患者家长应注意监督指甲修剪方式。若保守治疗3天无改善或出现跳痛、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除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