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病有哪些诊断
儿童肾病可通过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及基因检测等方式诊断。儿童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免疫异常、药物损伤或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或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1、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是诊断儿童肾病的基础项目,通过尿常规可发现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评估蛋白丢失程度,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肾损伤筛查。若尿蛋白持续阳性或伴随红细胞异常,需进一步排查肾病综合征、肾炎等疾病。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高蛋白饮食,家长需协助儿童规范留取晨尿或24小时尿液样本。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电解质及免疫指标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补体C3降低可能提示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抗核抗体阳性需警惕狼疮性肾炎。家长需注意儿童采血前保持空腹,若结果异常应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先天性肾畸形或梗阻性肾病可通过超声初步筛查。CT或MRI适用于复杂病例,如肾肿瘤或血管异常。放射性核素肾图能评估分肾功能,但儿童需谨慎选择辐射性检查。检查前家长应安抚儿童配合体位要求,避免哭闹影响成像质量。
4、肾活检
肾活检是明确病理类型的金标准,适用于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通过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可区分微小病变、IgA肾病或膜性肾病等类型。儿童需在全麻下进行,术后可能有血尿或腰痛,家长需监督卧床休息并监测尿色变化。
5、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适用于家族性肾病或激素耐药病例,可发现NPHS1、NPHS2等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肾病。检测结果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遗传咨询,但需结合临床表现解读。家长需提供详细家族史,若检出致病基因突变,建议亲属进行携带者筛查。
确诊儿童肾病后,家长需定期监测尿量和血压,限制高盐饮食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预防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长期服用激素的儿童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软胶囊,定期复查骨密度。若出现少尿、意识模糊或抽搐等危急症状,须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