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肿块怎么治疗
皮肤肿块可通过观察随访、药物治疗、穿刺引流、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皮肤肿块通常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纤维瘤、皮肤癌等原因引起。
1、观察随访
体积较小且无变化的良性肿块可定期观察,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肿块变化。常见于脂肪瘤、表皮囊肿等生长缓慢的病变,观察期间需避免反复刺激肿块部位。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性肿块如毛囊炎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伴有红肿热痛的炎性肿块可口服头孢克洛胶囊、阿奇霉素片等药物,需配合医生完成疗程。
3、穿刺引流
化脓性皮脂腺囊肿或脓肿可在消毒后行穿刺引流,排出脓液后局部涂抹碘伏消毒。操作需由医护人员完成,术后保持创面干燥并定期换药。
4、激光治疗
血管瘤、疣状增生等浅表肿块可选用二氧化碳激光或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通过光热作用使病变组织气化。治疗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需做好防晒护理。
5、手术切除
直径超过2厘米的肿块或疑似恶性病变需手术完整切除,如纤维瘤、基底细胞癌等。术后标本需送病理检查,根据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或挤压肿块部位。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发现肿块突然增大、破溃出血或伴随疼痛时,应及时到皮肤科或普外科就诊。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