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宝宝中耳炎怎么办
3岁宝宝中耳炎可通过生活护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免疫低下等因素引起。
1、生活护理
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缓解咽鼓管压力,家长可用生理盐水喷雾清洁宝宝鼻腔。避免宝宝接触二手烟或冷空气刺激,睡觉时适当垫高头部。哺乳期婴儿喂奶时保持头高位,防止乳汁逆流至中耳。注意观察宝宝是否频繁抓挠耳朵,及时修剪指甲以防皮肤破损。
2、物理治疗
局部热敷可促进耳周血液循环,将温热毛巾敷于患侧耳部,每次持续5分钟,每日重复2次。咽鼓管吹张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通过捏鼻鼓气法改善中耳通气。对于分泌性中耳炎,医师可能建议采用声导抗测试评估鼓室压力。
3、药物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耳痛明显时可短期应用布洛芬混悬滴剂,鼓膜充血者可用酚甘油滴耳液。过敏性鼻炎诱发者需配合氯雷他定糖浆,腺样体肥大者可尝试鼻用糠酸莫米松喷雾。
4、病因控制
反复发作需排查腺样体肥大情况,必要时行腺样体切除术。免疫低下患儿可补充维生素D滴剂和乳铁蛋白。游泳后及时擦干外耳道,感冒期间避免用力擤鼻涕。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婴幼儿中耳炎发生概率。
5、病情监测
家长需每日测量体温并记录耳痛发作频率,若出现高热不退、耳道流脓或听力下降,应立即就诊。治疗期间避免自行使用掏耳工具,定期复查耳内镜观察鼓膜恢复情况。病程超过2周或年发作超过3次者,需考虑鼓膜置管术。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避免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超过6小时。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泥、南瓜粥等辅食,限制牛奶每日摄入不超过500毫升。急性期暂缓疫苗接种,恢复后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预防复发。玩耍时避免头部剧烈晃动,洗澡时使用防水耳塞保护外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