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中耳炎该注意哪些呢
中耳炎患者需注意避免耳道进水、控制感染源、保持鼻腔通畅、调整饮食结构及遵医嘱用药。中耳炎是累及中耳结构的炎性病变,常见于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及时干预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1、耳道防护
急性期需严格避免游泳、洗头时耳道进水,淋浴可用防水耳塞或医用棉球封堵外耳道。鼓膜穿孔者禁止使用任何滴耳液,未穿孔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
2、感染控制
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减少擤鼻、呛咳等增加咽鼓管压力的行为。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需每日用无菌棉签清理外耳道分泌物,保持引流通畅。接触分泌物后需彻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伴发热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3、鼻腔护理
过敏性鼻炎患者需规律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控制鼻黏膜水肿。急性鼻窦炎引发的中耳炎可配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冲洗,每日3-4次。睡眠时垫高床头15-20度,有助于减轻咽鼓管充血水肿。
4、饮食管理
急性期限制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避免咀嚼动作加剧耳部疼痛。增加猕猴桃、鲜枣等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促进黏膜修复。哺乳期婴儿应保持45度角喂养,避免奶液逆流至咽鼓管。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糖,高血糖环境易加重感染。
5、用药规范
细菌性中耳炎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口服,疗程通常7-10天。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但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自行使用含有氨基糖苷类成分的滴耳剂,防止耳毒性损伤。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中耳炎恢复期应保持每日睡眠7-8小时,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抵抗力。冬季外出佩戴耳罩避免冷风刺激,空调房内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建议每3个月复查耳内镜观察鼓膜愈合情况,反复发作需排查腺样体肥大等潜在病因。出现眩晕、面瘫等并发症表现时须立即急诊处理。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