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与胃病有什么区别
胆囊炎与胃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病因及典型症状。胆囊炎是胆囊的炎症性疾病,多由胆结石或细菌感染引起;胃病则泛指胃部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等,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胃酸分泌异常相关。两者均可出现上腹痛,但胆囊炎疼痛多位于右上腹并向右肩放射,胃病疼痛多位于中上腹且与进食相关。
胆囊炎患者常见右上腹剧痛伴随发热、黄疸,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可能引发墨菲征阳性。胃病患者多表现为中上腹隐痛、灼烧感,常伴反酸、嗳气,空腹或夜间症状明显。胆囊炎急性发作需警惕胆囊穿孔风险,胃病长期不愈可能进展为胃出血或穿孔。影像学检查中,胆囊炎可通过超声显示胆囊壁增厚或结石,胃病则需胃镜观察黏膜病变。
胆囊炎治疗需控制感染并考虑胆囊切除术,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片。胃病以抑酸护胃为主,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两类疾病均需调整饮食,胆囊炎患者应低脂饮食,胃病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日常需注意症状变化,若出现持续疼痛、呕吐或便血应及时就医。
两类疾病预防重点不同:胆囊炎需控制胆固醇摄入并维持规律进食,胃病则应注意分餐制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定期体检,胆囊炎高危人群可每年进行肝胆超声筛查,长期胃部不适者应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测。保持适度运动与情绪稳定对两者均有助益,但切忌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