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朵痛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聍栓塞、耳部外伤、耳带状疱疹等原因引起。耳朵痛通常表现为耳内胀痛、刺痛或搏动性疼痛,可能伴随听力下降、耳鸣、耳溢液等症状。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多因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频繁掏耳、游泳进水后。典型症状为耳道红肿热痛,触碰耳廓时疼痛加剧。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
2、中耳炎
中耳炎常继发于感冒或鼻炎,病原体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表现为耳深部钝痛伴耳闷,儿童可能出现发热。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鼓膜穿孔者可用硼酸冰片滴耳液。急性期需卧床休息。
3、耵聍栓塞
耵聍腺分泌过多或清理不当会导致耳垢堵塞,压迫耳道引起胀痛。可能伴随耳鸣和听力减退。建议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由医生冲洗,禁止自行用挖耳工具处理。油性耵聍体质者需定期清理。
4、耳部外伤
耳廓撕裂伤、鼓膜穿孔等外伤可直接导致剧烈疼痛。需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防止感染,鼓膜损伤者禁用滴耳液。外伤后24小时内冷敷,后期可热敷促进血肿吸收。避免用力擤鼻。
5、耳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耳神经时,会出现耳部刀割样疼痛伴簇状疱疹。需早期使用阿昔洛韦片、甲钴胺片抗病毒营养神经,疼痛剧烈者可加用普瑞巴林胶囊。保持疱疹部位清洁干燥。
日常应注意避免用力擤鼻、防止污水入耳,游泳时可使用耳塞防护。出现耳痛持续不缓解、伴随高热或面瘫时需立即就医。儿童耳痛哭闹时家长勿自行掏耳,哺乳期喂奶后应竖抱拍嗝以防奶液流入咽鼓管。耳道瘙痒者可用消毒棉签蘸取少量医用酒精擦拭外耳道,忌用指甲或发卡等尖锐物掏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