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髓炎怎么检查
急性牙髓炎可通过临床检查、温度测试、叩诊检查、牙髓电活力测试、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断。急性牙髓炎通常由龋齿、牙隐裂、牙周病、牙齿磨损、外伤等因素引起。
1、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观察牙齿颜色、形态变化,检查是否存在龋洞、充填体脱落或牙体缺损。急性牙髓炎患者常伴有自发性剧痛,冷热刺激可诱发或加重疼痛,夜间疼痛更为明显。牙龈可能出现红肿或瘘管,邻近淋巴结可能肿大压痛。
2、温度测试
使用冷热刺激判断牙髓状态。将冰棒或加热的牙胶棒置于牙面,健康牙髓仅产生短暂敏感,而急性牙髓炎会出现剧烈疼痛且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测试需与对照牙比较,避免假阳性结果。测试时需隔离相邻牙齿,防止干扰。
3、叩诊检查
用器械柄轻叩患牙及邻牙牙冠,比较叩诊音和疼痛反应。急性牙髓炎早期叩诊可能无异常,随着炎症扩散可出现垂直叩痛。若出现明显叩痛提示炎症可能已波及根尖周组织。叩诊力度需均匀,避免过度用力造成误判。
4、牙髓电活力测试
通过电刺激判断牙髓活力。将测试电极置于牙面,健康牙髓对20-30微安电流产生反应,而坏死牙髓无反应。急性牙髓炎可能表现为敏感阈值降低或异常升高。测试前需清洁干燥牙面,排除修复体干扰,避免假阴性结果。
5、影像学检查
拍摄根尖片或全景片观察牙体牙周情况。急性牙髓炎早期X线可能无异常,晚期可见根尖周膜增宽或稀疏区。影像学可辅助发现隐匿性龋坏、根折、根吸收等病因。对于复杂病例可采用锥形束CT进行三维评估,明确病变范围。
确诊急性牙髓炎后需及时进行开髓引流缓解疼痛,后续根据情况选择根管治疗或拔牙。日常应注意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避免过硬过冷过热饮食。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龋齿等潜在问题,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专业洁牙和全面口腔检查。出现牙齿敏感、疼痛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