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R肾病分期标准
GFR肾病分期标准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主要用于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分期标准主要有1期、2期、3期、4期、5期。
1、1期
肾小球滤过率大于或等于90毫升每分钟,属于肾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阶段。此时可能仅存在肾脏结构异常或尿液检查轻微异常,如微量蛋白尿。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2期
肾小球滤过率在60-89毫升每分钟之间,属于轻度肾功能下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此阶段需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并密切随访尿蛋白和血压。
3、3期
肾小球滤过率在30-59毫升每分钟之间,属于中度肾功能下降。根据滤过率差异可分为3a期和3b期。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骨代谢异常和水肿等症状。需启动肾脏保护治疗,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4、4期
肾小球滤过率在15-29毫升每分钟之间,属于重度肾功能下降。患者常伴有明显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等并发症。此阶段需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准备,包括建立血管通路或腹膜透析导管置入评估。
5、5期
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毫升每分钟,属于终末期肾病。患者通常需要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可能伴随严重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心包炎等。需综合管理电解质紊乱和心血管并发症。
慢性肾脏病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等。适量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和血常规,监测血压和血糖变化。出现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