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梗阻怎么治疗
小肠梗阻可通过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液体复苏、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小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粪石堵塞等原因引起。
1、胃肠减压
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引流胃肠内容物,减轻肠腔压力。适用于早期不完全性梗阻,能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操作需由医护人员执行,避免误吸或黏膜损伤。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止痛,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需严格按适应证使用,禁用于肠穿孔患者。
3、液体复苏
静脉补充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监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避免输液过量导致心肺负荷过重。
4、手术治疗
肠切除吻合术适用于绞窄性梗阻或肠坏死,肠粘连松解术用于单纯性粘连。术后需禁食至肠功能恢复,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
5、病因治疗
肿瘤压迫需切除原发病灶,粪石堵塞可通过灌肠或内镜取出。合并克罗恩病等基础疾病时需同步控制原发病。
恢复期应从清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每日适量活动促进肠蠕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术后2周内禁止提重物,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恢复情况。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需及时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