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小便疼痛怎么回事
月经期间小便疼痛可能与尿道炎、膀胱炎、阴道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泌尿系统结石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1、尿道炎
月经期免疫力下降可能诱发尿道炎,表现为排尿灼痛、尿频。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药物。日常应多饮水促进细菌排出。
2、膀胱炎
经血逆流或卫生用品使用不当可能引发膀胱感染,伴随下腹坠胀感。建议使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或服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银花泌炎灵片。月经期需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
3、阴道炎
经期阴道环境改变易滋生细菌,炎症刺激尿道口会导致尿痛。可外用克霉唑阴道片或口服甲硝唑片,同时用红核妇洁洗液清洗。避免穿紧身裤加重局部潮湿。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侵犯膀胱壁时,经期会出现周期性排尿疼痛。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可服用散结镇痛胶囊或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5、泌尿系统结石
经期激素变化可能诱发结石移动,卡顿在输尿管会引起放射性疼痛。建议进行泌尿系CT检查,可服用肾石通颗粒或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毫升。
月经期间出现排尿疼痛应记录症状发生时间与伴随表现,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及时更换,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尿、发热,需立即就诊泌尿外科或妇科。日常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不适,但禁止自行使用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