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病的病因一般都有什么
儿童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异常、药物或毒物损伤、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儿童肾病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规范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肾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如Alport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这类疾病多表现为家族聚集性发病,常伴有听力或视力异常。确诊需进行基因检测,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利尿剂如呋塞米片等延缓肾功能恶化。
2、感染因素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儿童常见继发性肾病,多发生于咽炎或皮肤感染后1-3周。临床表现为血尿伴眼睑水肿,需进行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治疗以清除感染灶为主,可选用青霉素V钾片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严重者需短期使用泼尼松片。
3、免疫异常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多与T细胞功能紊乱相关,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患儿可能出现胸腹水及高凝状态,需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耐药病例可联合他克莫司胶囊或环磷酰胺片。
4、药物损伤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混悬液、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注射液可能导致肾小管间质损害。临床可见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需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并监测肾功能,必要时进行水化治疗。
5、先天发育异常
多囊肾、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泌尿系统畸形可导致反复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损伤。超声检查可发现结构异常,治疗需根据畸形程度选择预防性抗生素如头孢氨苄颗粒,或进行外科矫正手术。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持续水肿、尿液泡沫增多或尿色异常时,应及时采集晨尿送检并就诊儿科或肾内科。日常需记录每日尿量,控制食盐摄入在每日3克以下,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预防感染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