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治疗主要有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射频消融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等。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与长期弯腰劳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1、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在局部麻醉下,通过椎间孔入路置入内窥镜,直接摘除压迫神经的髓核组织。该技术切口仅7毫米,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术后恢复快,适合单节段旁中央型突出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神经根短暂性水肿,需配合甘露醇注射液脱水治疗。
2、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采用后路椎板间入路,通过16-18毫米工作通道完成操作。相比开放手术,能更好保留脊柱后柱结构,适用于突出物钙化或合并椎管狭窄的病例。术中需注意避免损伤硬膜囊,术后建议佩戴腰围4-6周,可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反应。
3、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利用激光气化部分髓核组织,降低椎间盘内压力。该技术创伤极小,适合纤维环完整的包容性突出,但存在术后复发可能。治疗时需精准控制激光能量,避免终板灼伤,术后可联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4、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通过电极针产生高频电流,使髓核组织变性收缩。主要适用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对神经根压迫症状改善有限。操作需在X线引导下定位,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肌肉痉挛,可配合氯诺昔康片缓解症状。
5、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采用40-70℃低温射频能量,精确消融病变组织。相比传统射频技术,对周围组织热损伤更小,适合突出物较小的患者。治疗时需保持电极位置稳定,术后建议进行3个月核心肌群训练,必要时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松弛肌肉。
微创治疗后应严格卧床3天,逐步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避免久坐和弯腰动作。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促进组织修复,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术后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MRI观察恢复情况。如出现下肢麻木加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警惕术后血肿或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