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怎么治疗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脓液引流、手术清创、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方式治疗。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外伤、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菌群失调。
2、脓液引流
当形成脓肿时需及时穿刺或切开引流,减轻局部压力。操作应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引流后放置引流条,每日更换敷料。引流液需送细菌培养,指导后续抗生素调整。
3、手术清创
对于骨质破坏严重者需行病灶清除术,去除坏死骨组织。手术采用经口内或面部小切口入路,术后留置引流管。严重病例可能需多次清创,必要时进行骨移植修复缺损。
4、营养支持
急性期患儿常因疼痛拒食,需通过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恢复期给予高蛋白流质饮食,如配方奶、肉泥等。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促进骨质修复。
5、疼痛管理
根据疼痛程度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磷酸可待因糖浆。配合冷敷面部肿胀部位,每次不超过15分钟。
治疗期间家长需保持患儿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棉签轻柔擦拭牙龈。避免挤压面部肿胀部位,观察有无新发发热或呼吸困难。恢复期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质愈合情况,6个月内避免颌面部外伤。哺乳期母亲应加强营养,必要时暂停患侧哺乳。出院后继续口服抗生素至规定疗程,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