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抑制怎么治疗啊
骨髓抑制可通过药物治疗、输血支持、预防感染、营养干预、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骨髓抑制通常由化疗药物、放射治疗、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骨髓抑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促进白细胞生成,或服用复方皂矾丸改善造血功能。对于血小板减少者,可选用氨肽素片提升血小板计数。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输血支持
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时需输注红细胞悬液或机采血小板。输血前应完成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反复输血者需注意铁过载风险。
3、预防感染
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应入住层流病房,每日用氯己定漱口水清洁口腔。接触患者前需严格执行手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出现发热时立即进行血培养并经验性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4、营养干预
每日需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配合高铁食物如猪肝、菠菜。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腻。可适量补充含叶酸、维生素B12的肠内营养粉剂,但不宜与乳制品同服影响吸收。
5、中医调理
气血两虚型可服用益血生胶囊,肾阳虚型适用右归丸。针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隔日治疗1次。中药汤剂宜饭前温服,服药期间忌食萝卜、浓茶等解药食物。
骨髓抑制患者需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居住环境定期紫外线消毒。恢复期可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饮食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时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保持情绪稳定,家属应协助记录体温、出血等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