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丝菌病是什么原因引起
孢子丝菌病主要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可能通过皮肤外伤接触受污染的土壤、植物或动物传播。常见诱因包括职业暴露、免疫功能低下及局部皮肤屏障受损。
1、皮肤外伤接触
皮肤出现微小破损后接触含菌的腐木、荆棘或动物皮毛时,申克孢子丝菌可直接侵入皮下组织。从事园艺、农业或林业工作者风险较高,建议劳作时穿戴防护手套并及时处理伤口。
2、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或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播散性感染。真菌可经淋巴系统扩散至全身,表现为多发性皮肤结节或累及骨骼关节,需通过两性霉素B注射液联合伊曲康唑胶囊进行系统治疗。
3、动物传播
被携带病原体的猫、啮齿类动物抓咬后可能感染。典型症状为无痛性溃疡伴淋巴管炎,需用碘化钾口服溶液或特比萘芬片进行抗真菌治疗,同时对动物接触史进行溯源。
4、环境暴露
潮湿温暖环境利于真菌繁殖,雨季赤脚行走于腐殖土区域可能感染。早期表现为固定型皮肤丘疹,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或酮康唑软膏,严重者需口服氟康唑分散片。
5、医源性感染
极少数情况下通过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多见于皮下注射或手术操作后。临床表现为接种部位顽固性肉芽肿,需手术清创并延长伏立康唑胶囊疗程。
预防孢子丝菌病需避免直接接触腐烂植被,处理土壤时穿戴橡胶手套,宠物抓伤后立即用碘伏消毒。出现皮下结节或淋巴管串珠样改变时应尽早就医,皮肤活检和真菌培养可明确诊断。治疗期间保持患处干燥,高蛋白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不建议自行使用抗真菌药物,疗程不足可能导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