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查血看哪几项
肝硬化患者查血通常需要关注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病毒学指标及血清蛋白等五项核心指标,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和并发症风险。
1、肝功能
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等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反映胆汁淤积或肝细胞坏死。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持续异常可能预示肝功能失代偿。
2、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是评估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肝硬化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自发性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检测对判断病情进展和手术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3、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脾功能亢进表现,这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或营养不良。血常规异常程度与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相关,需要定期监测。
4、病毒学指标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等病毒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肝硬化病因。对于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病毒载量检测可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病毒活跃复制会加速肝纤维化进程,定期监测对治疗方案调整很重要。
5、血清蛋白
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反映肝脏合成功能,肝硬化患者常出现低蛋白血症。球蛋白升高可能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病或慢性炎症状态。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倒置是肝硬化特征性表现之一,与预后密切相关。
肝硬化患者除定期血液检查外,应注意保持低盐、高蛋白饮食,避免酒精和肝毒性药物,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保证充足休息,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或意识改变等表现应立即就医。